“氛围编程”来了,程序员真的要失业了?孩子还要不要学编程?
“以后写代码不用敲键盘,跟AI唠嗑就行?”刷到这条消息,朋友圈的程序员集体沉默,家长群里却炸锅:那孩子还学啥C++,直接练嘴皮子?
别急着把键盘扔进垃圾桶。
氛围编程确实火,简单说就是“说人话,让AI替你搬砖”。
但真上手才发现,它像极了一个超级勤快却偶尔迷糊的实习生:你一句“做个电商首页”,它眨眼给你整出十版,结果没一个能结账。
你得补一句“购物车按钮放右上角,颜色用品牌红”,它才挠头改好。
嘴皮子功夫,其实比写for循环更难。
所以孩子该学啥?
不是背语法,而是学会“把模糊念头拆成AI听得懂的指令”。
以前上课纠结分号放哪,现在得先想清楚:用户到底想干嘛?
按钮点下去会发生什么?
这像给产品经理补课,又像给小学生上哲学——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做”。
工具链也得重新排兵布阵。
以前老师检查作业看代码缩进,以后可能直接问:“你怎么让AI三次迭代后把加载时间从3秒压到0.8秒?”答不上来?
那说明工具没用透。
GitHub、Copilot、甚至在线沙盒,全成了新课本,学生得像换手机壳一样熟练切换。
最扎心的是职业画像。
老派程序员像木匠,一锯一凿亲手雕花;新派程序员更像导演,举着喇叭喊“AI,给爷来个悲伤的雨天滤镜”。
不会喊?
那就只能当观众。
企业招人也开始看“需求描述清晰度”“问题反馈速度”,简历里写“精通Python”不如写“曾用三句话让AI修复支付漏洞”。
但别以为代码彻底消失。
AI再强,也怕遇到“老板突然要五彩斑斓的黑”。
这时候还得人类下场,用残存的语法知识给AI兜底。
就像自动挡再普及,驾校还是教踩离合——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会。
总结一句话:学编程,学的从来不是语言,而是把脑子里的乱麻拽成线团的本事。
AI只是换了个更顺手的线轴。
孩子要是能先学会问“为什么”,再学“怎么让AI听懂”,那未来饭碗稳一半。
至于键盘?
留着吧,万一哪天AI罢工,还能靠它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