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永编程网

程序员技术分享与交流平台

高中三年,学好数学基本功,稳扎稳打应对高考

高中三年,学好数学基础是重中之重,这里归纳出高中数学所有基础知识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代数与函数 (核心基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集合:概念、表示法(列举、描述)、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运算(交、并、补)。
  • 常用逻辑用语:命题、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I:

  • 函数: 定义、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 函数的基本性质:
  • 单调性(增、减函数)。
  • 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
  • 周期性。

基本初等函数:

  •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性质(顶点、对称轴、最值)、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 幂函数:y = x^α (α = 1,2,3,1/2,-1 等) 的图象和性质。
  • 指数函数:y = a^x (a>0, a≠1), 图象、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特殊点)。
  • 对数函数:y = logx (a>0, a≠1), 定义、图象、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特殊点), 对数运算性质。

函数的应用: 运用函数思想解决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问题、简单实际问题(增长/衰减模型)。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II (三角函数):

  • 任意角与弧度制: 概念、转换。
  • 三角函数:
  • 定义:单位圆定义(正弦、余弦、正切)。
  •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sin^2α + cos^2α = 1tanα = sinα/cosα
  • 诱导公式:π±α, 2π-α, π/2±α 等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y = sinx, y = cosx, y = tanx 的图象、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
  • 函数 y = A sin(ωx + φ) 的图象: 参数 A (振幅), ω (角速度, 影响周期 T=2π/|ω|), φ (初相) 对图象的影响(平移、伸缩变换)。

三角恒等变换:

  • 两角和与差公式:sin(α±β), cos(α±β), tan(α±β)
  • 二倍角公式:sin2α, cos2α, tan2α
  • 辅助角公式:a sinα + b cosα = √(a^2+b^2) sin(α+φ)

解三角形:

  •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2R
  •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 cosC
  • 应用:解斜三角形(SSS, SAS, ASA, AAS, SSA* 注意解的个数判断)。

导数及其应用:

  • 导数概念: 瞬时变化率、切线斜率、导数定义 f'(x) = lim(Δx→0) [f(x+Δx) - f(x)] / Δx
  • 导数的几何意义: 曲线在某点处切线的斜率。
  • 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 (C)'=0, (x^α)'=αx^{α-1}, (sinx)'=cosx, (cosx)'=-sinx, (e^x)'=e^x, (a^x)'=a^x lna, (lnx)'=1/x, (logx)'=1/(x lna)
  • 导数的运算法则: [f(x) ± g(x)]' = f'(x) ± g'(x), [f(x)g(x)]' = f'(x)g(x) + f(x)g'(x), [f(x)/g(x)]' = [f'(x)g(x) - f(x)g'(x)] / [g(x)]^2
  •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链式法则 [f(g(x))]' = f'(g(x)) * g'(x)
  •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 函数的单调性:f'(x) > 0 => 增f'(x) < 0 => 减
  • 函数的极值:极值点(导数为零或不存在点)、极大值与极小值(通过一阶导数符号变化判断)。
  •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最值求法(比较极值点和端点函数值)。
  •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 利用导数研究方程的根。
  •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利用导数求最大利润、最小成本等实际问题。

数列:

  • 数列的概念: 定义、表示法(通项公式 a、递推公式)、分类(有穷、无穷;递增、递减、常数列;摆动数列)。
  • 等差数列:
  • 定义:a - a = d (常数)。
  • 通项公式:a = a + (n-1)d
  • n 项和公式:S = n(a + a)/2 = na + n(n-1)d/2
  • 等差中项:2A = a + b
  • 等比数列:
  • 定义:a / a = q (常数, q≠0)。
  • 通项公式:a = a * q^{n-1}
  • n 项和公式:S = a(1-q)/(1-q) (q≠1); S = na (q=1)。
  • 等比中项:G^2 = ab (ab > 0)。
  • 数列求和: 倒序相加法(等差)、错位相减法(等差×等比)、裂项相消法(1/[n(n+k)] = (1/k)[1/n - 1/(n+k)] 等)、分组求和法。
  • 数学归纳法: 原理及应用(证明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

二、几何与代数

立体几何初步:

空间几何体:

  • 结构特征:柱(棱柱、圆柱)、锥(棱锥、圆锥)、台(棱台、圆台)、球。
  • 三视图与直观图:画法(斜二测画法)。
  • 表面积与体积公式:柱体 S=2πr^2+2πrh / V=Sh; 锥体 S=πr^2+πrl / V=Sh/3; 台体 S=π(r'^2 + r^2 + r'l + rl) / V=h(S + √(SS') + S')/3; 球 S=4πR^2 / V=4πR^3/3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公理1-4及推论。
  • 空间线线关系:平行、相交、异面(判定与性质)。
  • 空间线面关系:线在面内、线面平行(判定与性质)、线面相交(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
  • 空间面面关系:平行(判定与性质)、相交(二面角:定义、求法;面面垂直:判定与性质)。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与方程:

  •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k = tanα (α ≠ 90°), k = (y-y)/(x-x)
  • 直线方程:点斜式 y-y=k(x-x); 斜截式 y=kx+b; 两点式 (y-y)/(y-y)=(x-x)/(x-x); 截距式 x/a + y/b = 1; 一般式 Ax+By+C=0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 k=k 且 b≠bA/A=B/B≠C/C; 垂直 kk=-1AA+BB=0; 相交(求交点)。
  • 点到直线的距离:d = |Ax+By+C| / √(A^2+B^2)
  • 平行直线间的距离:d = |C-C| / √(A^2+B^2)

圆与方程:

  • 圆的方程:标准式 (x-a)^2+(y-b)^2=r^2; 一般式 x^2+y^2+Dx+Ey+F=0(配方法化标准)。
  •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几何法:dr 比较;代数法:方程组解的个数)。
  • 圆的切线方程求法。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空间向量:

  • 概念:大小、方向、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
  • 线性运算:加法、减法、数乘(几何意义、坐标运算)。
  • 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
  •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基底、坐标表示。
  • 数量积(点积):a·b = |a||b|cosθ = ab + ab + ab(性质、几何意义、应用:求模长 |a| = √(a·a)、求夹角 cosθ = (a·b)/(|a||b|)、判断垂直 a·b=0)。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 证明位置关系: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转化为向量关系)。
  • 求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角(cosθ = |a·b|/(|a||b|))、直线与平面所成角(sinθ = |a·n|/(|a||n|))、二面角(法向量夹角或其补角 cosθ = |n·n|/(|n||n|) 或通过观察确定锐钝)。
  • 求空间距离:点面距离 d = |AP·n| / |n|P 为面上点,n 为法向量)、线面距离、面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异面直线距离(公垂线段向量法)。

平面解析几何 (深化):

圆锥曲线与方程:

  • 椭圆: 定义(|PF| + |PF| = 2a > |FF|), 标准方程(x^2/a^2 + y^2/b^2 = 1y^2/a^2 + x^2/b^2 = 1), 几何性质(顶点、焦点、长/短轴、焦距、离心率 e=c/a < 1)。
  • 双曲线: 定义(||PF| - |PF|| = 2a < |FF|), 标准方程(x^2/a^2 - y^2/b^2 = 1y^2/a^2 - x^2/b^2 = 1), 几何性质(顶点、焦点、实/虚轴、焦距、渐近线 y = ±(b/a)x、离心率 e=c/a > 1)。
  • 抛物线: 定义(|PF| = |P到准线距离|), 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几何性质(顶点、焦点、准线、离心率 e=1)。
  •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联立方程,利用判别式 Δ 判断(相交 >0、相切 =0、相离 <0), 弦长公式 |AB| = √(1+k^2) |x-x|√(1+1/k^2) |y-y|
  • 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 求轨迹方程(定义法、直接法、相关点法、参数法)、最值范围问题、定点定值问题、存在性问题。

三、概率与统计

概率:

随机事件与概率:

  • 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 频率与概率:频率稳定性、概率定义(统计定义、公理化定义)。
  •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包含、相等、并(和)、交(积)、互斥(互不相容)、对立(逆事件)。
  • 概率的基本性质:0 ≤ P(A) ≤ 1P(Ω)=1P()=0, 互斥事件加法公式 P(A∪B)=P(A)+P(B)
  • 古典概型:特征(有限性、等可能性), 公式 P(A) = m/n
  • 几何概型:特征(无限性、等可能性), 公式 P(A) = μ(A)/μ(Ω)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 条件概率:定义 P(B|A) = P(AB)/P(A)
  • 乘法公式:P(AB) = P(A)P(B|A) = P(B)P(A|B)
  •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定义 P(AB) = P(A)P(B)
  • 独立重复试验(伯努利试验):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发生 k 次的概率 P(k) = C p (1-p)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离散型随机变量:概念、分布列(P(X=x)=pi=1,2,...Σp=1)。
  • 两点分布(0-1分布)、二项分布 X~B(n,p)、超几何分布 X~H(N,M,n)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数学期望):E(X) = Σxp(性质:E(aX+b)=aE(X)+b)。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D(X) = Σ[x - E(X)]^2 p = E(X^2) - [E(X)]^2(性质:D(aX+b)=a^2D(X)), 标准差 σ(X)=√D(X)
  • 连续型随机变量:概念、概率密度函数 f(x)f(x)≥0∫_{-∞}^{+∞} f(x) dx = 1P(a<X≤b)=∫_{a}^{b} f(x) dx)。
  • 正态分布:X~N(μ, σ^2), 密度曲线(钟形、对称轴 x=μ、参数 μ 决定位置、σ 决定形状), 3σ原则。

统计案例 (选修): 独立性检验(卡方 χ^2 检验)、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方程 ^y = bx + ^a, 相关系数 r 判断线性相关强度)。

统计:

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法)、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用样本估计总体:

  • 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
  • 样本的数字特征:
  • 集中趋势:众数、中位数、平均数(x = (1/n)Σx)。
  • 离散程度:极差、方差(s^2 = (1/(n-1))Σ(x - x)^2)、标准差(s = √s^2)。
  •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理解样本估计的随机性和误差)。

四、其他重要内容

不等式:

  • 基本不等式:√(ab) ≤ (a+b)/2 (a>0, b>0), 变形 a+b≥2√abab≤[(a+b)/2]^2。求最值(一正二定三相等)。
  •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 >0 (<0, ≥0, ≤0) 的解法(结合二次函数图象)。
  •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在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线性)的最值(图解法:可行域、目标函数等值线平移)。
  • 绝对值不等式:|x| < a (a>0) => -a < x < a|x| > a => x < -a 或 x > a|ax+b| ≤ c (≥c) 型解法。

复数:

  • 概念:虚数单位 i (i^2 = -1), 复数 z = a + bi (a,b∈R), 实部 Re z = a, 虚部 Im z = b
  • 分类:实数 (b=0)、虚数 (b≠0)、纯虚数 (a=0, b≠0)。
  • 复数的几何意义:复平面、点 (a,b)、向量 OZ
  • 复数的模:|z| = |a+bi| = √(a^2+b^2)
  • 共轭复数:z = a - bi
  • 复数相等:a+bi=c+di <=> a=c且b=d
  • 四则运算:加减法(实虚部分别加减), 乘法 (a+bi)(c+di)=(ac-bd)+(ad+bc)i, 除法 (a+bi)/(c+di) = [(a+bi)(c-di)] / (c^2+d^2)
  • 复数的三角形式(选修):z = r(cosθ + i sinθ), 乘除运算的几何意义(旋转、伸缩)。

算法初步: (部分教材/地区必修)

  • 算法概念与特征(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
  • 程序框图: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流程线。
  • 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当型、直到型)。
  • 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伪代码或具体语言)。
  • 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最大公约数)、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排序(如冒泡)、秦九韶算法等。

归类学习建议:

  • 概念是基石: 深刻理解定义、定理、公式的条件、结论和适用范围(如基本不等式要求正数)。
  • 数形结合: 函数图象、几何图形、坐标系是理解代数和几何问题的关键工具(如函数性质、圆锥曲线特征、向量应用)。
  • 运算能力: 熟练掌握代数运算(多项式、指数、对数、三角)、求导、解方程(组)、不等式、向量运算、复数运算、概率计算。
  • 逻辑推理: 清晰、严谨的推理能力贯穿始终(证明题、解题步骤)。
  • 模型思想: 识别问题类型,建立数学模型(函数模型、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概率模型、几何模型)。
  • 分类讨论: 对参数范围、图形位置、事件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类,逐一解决(如含参二次不等式、直线斜率是否存在)。
  • 化归转化: 将复杂、陌生问题转化为简单、熟悉问题(如立体几何向量化、曲线问题坐标化)。
  • 重视基础题型: 掌握典型例题和通性通法是解题的起点。
  • 总结反思: 建立错题本,分析错误原因(概念不清?计算失误?方法不当?),归纳解题方法和技巧。
  • 联系实际: 关注概率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导数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等。

这个分类体系覆盖了高中数学的核心主干知识。不同教材版本和地区可能在具体内容、顺序和深度上略有差异(如算法、统计案例、复数三角形式、坐标系变换等),建议结合你使用的教材和考纲进行学习。祝你学习顺利,数学思维更上一层楼!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