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UMN函数和ROW函数是Excel 中常用的引用函数 ,本质是返回单元格的行和列。而实际在使用时,往往超越了基础用法,搭配多种函数后,实现了更强大的效果。
一、语法
- ROW(单元格/区域):用于返回引用的行号;
- COLUMN (单元格/区域):返回引用的列号;
实现效果如下图:
二、使用案例
1、生成可自动变化的序号
可以使用ROW和COLUMN函数生成序号,且对单元格删除后并不影响顺序,(COLUMN函数可生成横向的序号)。
2、自动生成等差序列
可以使用ROW和COLUMN函数生成等差序列,如生成双数、单数、n的倍数等。
3、生成ASCII编码
ASCII是基于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到目前为止共定义了128个字符。如常用的:48-57为阿拉伯数字0-9,65-90是大写英文字母,97-122为小写英文字母。
公式=CHAR(ROW(A65:A69)),返回编码在65-69的字符。在实际使用中,判断文本中是否有英文字母时可以使用此函数。
4、提取文本中的数字
公式:=CONCAT(IFERROR(VALUE(MID(B2,ROW(1:50),1)),""))
这里使用ROW(1:50)作为数组常量,使mid将文本拆分成单个字符。
5、INDEX+ROW 提取数据
公式:=INDEX($B$1:$C$7,ROW(A1)*2+1,0)
此公式使用ROW(A1)*2+1制造出“3,5,7”这样的等差序列,可以实现隔行取数。
6、VLOOKUP+COLUMN结合自动匹配
在表中查找同样顺序的数据,可直接使用COLUMN函数构造一个2,3,4的数据,代替VLOOKUP的“查找列号”这个参数,可自动按照顺序返回多行结果。
通过以上案例 ,我们可以看到ROW和COLUMN函数主要用于构造动态变化的数据、数组,来作为其他函数的“某一个参数”,使公式实现自动计算。
而ROW生成的是垂直序列数据,COLUMN生成的是水平序列数据。故后续在使用其他公式,需要某个数值参数有规律自动变化时,可考虑这两个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