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永编程网

程序员技术分享与交流平台

建立个人经验数据库,有效管理个人经验

上篇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经验,经验是衡量一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当你去寻找一份心仪的工作时,你的工作经验会成为很多面试官的重要关注点。他们不仅关注你拥有什么样的工作经验,还关注你拥有多少年的经验。如果你缺乏足够的经验,往往就会被他们果断地淘汰掉。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个职场人非常关键的实力体现,也是一个人职场人的重要资本。

任正非曾说,企业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内部同样会高度重视经验。萃取优秀员工的经验,供内部员工学习并复制,是任何企业提升核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你能不能在工作中快速汲取他人的经验或者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是你成为领导者的试金石。

经验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一个有效成长的基础。有的人善于管理个人经验,两年就超越了别人十年积累的经验。而有的人疏于管理经验,被周围的新人一个个赶超,成为职场的“老油条”。如果工作多年而不会管理自己的经验,那么你只是在工作,而没有职场的成长。学会管理自己的经验,是每一个踏入职场的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自我管理技能。

重新认知经验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经验的认知有两个重大的误区:

  • 一种人认为,经验就是做过什么事情。他们往往喜欢炫耀自己曾经在哪些名企工作过、参与过什么重要项目,来增加自己的履历。
  • 另一种人则认为,经验就是自己的工作年限。他们会常常自豪地对人说拥有多少年的经验,以告诉对方自己经验丰富。


然而,当深入接触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对自己的行业和工作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洞察。他们口中的“经验”往往只是一种过往的经历,没有多少含金量。

那么什么是经验呢?

简单来说,经验]就是我们在实践中萃取的智慧。

读书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从知识中获取经验。他们认为,前人有价值的经验早已经被总结成了知识,直接学习知识就可以了。读了几本书,就会认为自己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少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也正在于此,混淆了知识与经验。

事实上,经验来源于实践,我们的经验只能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与我们从书本和课程上所获得的知识截然不同。知识通常是抽象理论化的,描绘的是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规律。然而,经验是具体感性化的个人内在体验,常常包含了个人特殊的情感、意志、行为等诸多东西。很多人总想通过多读一些书和进修MBA,来弥补自己经验的不足。其实,这些都是徒劳的。经验只能在实践中获得,而不能在书本中获得。比如,你把所有关于游泳的书籍都读完了,也不一定会游泳。

既然经验来源于实践,那我们大量实践是不是就能直接获得经验呢?

显然不能,经历不是经验。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就能获得什么经验。一个人从业时间越久,并不意味着他经验丰富。我们在职场中会看到,很多职场老人虽然入行多年,但是依然做着最基础的工作。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每一件工作,并没有从工作获得过经验,不断自我成长。


如何获得经验

那么,如何获得经验呢?

杜威:“从经验中学习”,就是要使人们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与由此从这些事情中得到的享受或痛苦之间建立起前后相连的联系。

经验不是被动获得的,而是对行为和结果之间的意义构建。单纯的行为无法构成经验,我们必须发现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重构它们之间的意义,才能成为自身的经验。你把手伸进火堆中这个动作不是经验,只有当你将它与被火焰灼伤的痛苦相连时,才能成为有价值的经验。

行为是尝试,结果是回溯,经验是在行为与结果之间建立关系和意义。盲目随意的行为是不连续的,难以构成经验。只有通过结果回溯以前的行为,才能识别影响结果的有效行为,找到未来的行动方向。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过“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当我们因勤奋工作而得到回报时,我们认为工作是有价值的。

当我们因帮助他人而受到他人尊敬时,我们认为乐于助人是有意义的。

当我们因毁坏他人东西而遭受惩罚时,我们认为破坏是有害的。

经验是个性化的,是主观和客观相互结合的产物。我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构建个人的意义之网——经验系统。从结果中反思行为,发现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我们会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内化为我们的经验系统。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们的经验系统便会自动运转,采取正确的行为。经验系统是决策的重要部分,相当于电脑的后台,我们日常大部分决策都依赖于它。

下篇

为什么要建立个人经验数据库

建立个人经验数据库并非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我们大脑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经验数据库。我们自从出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建设自己的经验数据库。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他会在成长中慢慢获得不要玩火、不要触碰电源、饿了就哭等经验。我们首次提出个人经验数据库的建设,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生物大脑更加高效地管理自己的经验:

经验需要不断积累

从新手到专家,是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你想成为行业的翘楚,就必须积累大量的经验。

建立个人经验数据库,将经验数字化处理,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积累经验,科学地管理经验。相比传统的经验积累方法,个人经验数据库依托数字化技术,运用数据库思维进行建设,会更加高效方便。它不仅能够提升数量上的积累效率,同时也能够重构个人的经验系统,实现质的飞跃。

经验是渐进式发展的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从实践到认知再到实践不断深入。因此,经验是渐进式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迭代。一个人要想把一件事做得越来越好,他就需要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经验。

建设个人经验数据库,能够帮助我们永远存储个人经验、追溯个人经验。一旦我们有了更深层次的实践后,我们随时可以在个人经验数据库中迭代自己的经验,深化自己的认知。

经验需要串联起来

散乱的经验价值有限,经验需要串联起来。

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告诉了人们,他为什么能够设计出版式非常优雅的苹果电脑。不是因为他是天生的艺术家,而是因为他把早年参加书法课程的学习经验串联到了苹果电脑设计经验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他并不知道学习书法有什么价值。

我们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人生是碎片化发展的,但每一次经验都有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把它们串联起来。个人经验数据库通过大量的数字化链接,自由串联个人不同时间、不同领域、不同空间的经验,重构个人的经验价值。

经验是洞察生活智慧的来源

经验是我们从实践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其中隐藏着许多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只要善于洞察,就能发现它的奥秘。正如当一个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时,他借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洞察源于积累,丰富的经验数据能够让我们窥探人生背后的真相。比如,通过大量的经验数据,我们会很容易发现真实的自己。通过建设人生经验数据库,积累经验数据,洞察经验背后的本质,必能获得常人难以知晓的生活智慧。


小结

个人经验数据库是将传统的经验数字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深度挖掘经验的价值,实现经验的高效管理和转化。

什么是个人经验数据库

前面我们说过,大脑本身就是一个经验数据库,每一个人天生就有一个经验数据库。

然而,大脑自带的经验数据库是基于生物性大脑的,既不方便分类管理,同时记忆存储有限、容易被遗忘。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曾多次提出了数字化大脑的概念。今天,我所说的个人经验数据库依然是建立在数字化体系之上。它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库思维,将我们的经验数字化,以方便高效管理,实现经验的高价值转化。

个人经验数据库不是资料的整理,而是我们的数字化大脑。很多人在从事个人数据库建设时存在一个重大的误区,就是把数据整理当作全部。比如,在进行知识数据库建设时,不少人就非常喜欢各种整理技巧,而从不深入研究什么是知识。事实上,个人经验数据库是我们生物大脑的映射,沉淀的是我们的智慧。进入个人经验数据库的数据是我们从实践中思考而得来的,鲜活且有生命。

建设个人经验数据库的内在逻辑

一般来说,个人经验分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来源于他人,包括书本、课程、谈话等等。直接经验来自于个人实践,它是由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通过间接获取他人经验的数据库非常多,比如,哈佛的商业安全数据库、中国司法案例数据库以及我们的思维方法库等等。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通过个人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的个人经验数据库。

区别于其它数据库,个人经验数据库的核心是实践。个人经验来源于实践,最终指导于实践。因此,个人经验数据库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实践而展开,从实践开始,到实践结束。

至于怎么建设个人经验数据库,我不想详谈。在前面的数据库思维:人工智能时代普通人崛起的数据化战略思维(认知篇)和数据库思维:人工智能时代普通人崛起的数据化战略思维(思维篇)中我已经做了理论说明,以及我们自身的思维方法库也有足够多的思维方法足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个人经验数据库建设的内在逻辑,它是个人经验数据库运行的根本。

根据我们认知事物的规律,我将个人经验数据库建设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实践到萃取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更是经验的来源。通过阅读他人的知识,只能理解事物的表象。要想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和本质,就必须亲身参与实践。

经验的积累不是盲目随机的,而是需要主动盘点和规划。在实践之前,我们还需要审视自己目前的经验,预判自己未来需要哪些经验,能够有效地避免走弯路。对于无关个人职业的事情或已经完全可胜任的事情,可以少做。对于没有做过的事情,要大胆尝试,快速积累经验。正确判断经验的价值,是我们积累经验的前提。因此,在实践之前,我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经验清单:

  • 自己要获得什么领域的经验?
  • 自己要获得哪些具体的经验?
  • 自己要怎么样才能获得哪些经验?

……

经验的获取不是被动的,它还需要主动进行思维加工。在实践中,我们所获得的主要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它们通常粗精混杂、真伪并存、表里莫辩的,其中夹带中许多个人情感和错误认知。因此,为了获取有益的经验,我们还需要对感性认知进行思维加工,上升到理性认知,从其中萃取有价值的经验。

关于如何萃取经验,超级思维方法库里面有非常多的思维方法:一是个人层面的复盘思维方法和笔记思维方法,二是组织层面萃取他人的思维方法。此处不过多讨论,请大家自行查询超级思维方法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既然我们构建的是个人经验数据库,那么大家在萃取的最后,一定要运用数据库思维对经验进行思维建模,提炼成经验模块,方便记忆、连接和使用。


第二阶段:从萃取到实践

萃取经验,发现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然而,萃取经验不是建设个人经验数据库的目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到实践当中。

我们建立个人经验数据库绝不是为了积累数据,而是为了在未来更好地实践。经验只有回归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创造价值,我们获取经验才有意义。输入个人经验数据库中的经验数据应该是流动的而非静止的,从过去的实践流向未来的实践。能够驱动经验数据不断流动的核心就是,持续不断地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个人经验数据库在实践中自我升级、自我迭代,实现质的飞跃。

同时,一个人的经验是否实用,不能仅仅靠理论思考,还需要在实践中自我检验。通过再次实践,在反馈中自我纠正经验、优化经验和完善经验。坚持自我反思和与时俱进,个人经验数据库应该是持续迭代更新的。

小结

个人经验数据库的建设是实践与思维的双向互动,共同推动着个人经验不断升华。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利用理性思维萃取有效的经验,最后再反馈于实践。个人经验数据库是一个动态化建设

总结

高效成长是经验的有效积累和高效管理,经验是职场人重要的无形资产。

建立个人经验数据库,是对个人经验的数字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 它不仅能够帮助提升个人行动力和能力,更能重塑个人的经验系统,使个人的经验价值最大化。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