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信息化知识
- 信息 (P1)
- 信息(information) 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 信息的传输模型
-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
-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
-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
- 编码器:在信息论中是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
- 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
- 噪声:噪声可以理解为干扰
- 信息的质量属性
-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
- 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
- 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情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收到范围内
-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
- 信息系统(P5)
- 特点
- 目的性:明确的目标或者目的,目标性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 可嵌套性:组成系统的部件也可以是系统
- 稳定性:可以遇见的;有限并能被预测
- 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的可访问性
- 脆弱性: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
- 健壮性:丧失原有功能、出现错误甚至表现出破坏功能。也叫鲁棒性。
- 定义:一种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专门的系统类型
-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立项(系统规划)
- 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 运维
- 消亡
- 信息化(P7)
- 五个层次
- 产品信息化
- 企业信息化
- 产业信息化
- 国民经济信息化
- 社会生活信息化
- 必考-基本内涵(P8)
- 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
- 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空域是一切领域
- 手段是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 途径是创建生产力,改革
- 目标是全面提示
- 必考-国家信息化体系(P9)
- 信息技术应用
- 龙头
- 主阵地
- 信息资源
- 核心任务
- 关键
- 薄弱环节
- 信息网络
- 应用的基础
- 信息技术和产业
- 基础
- 信息化人才
- 成功之本
-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 根本保障
- 两化融合(P19)
- 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一致
- 必考-电子政务(P30)
-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
-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
- 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2C)
- 政府对公务员(G2E)
- 第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P84)
- 大数据(Big data)
- 5V特点
- Volume(大量)
- Velocity(高速)
- Variety(多样)
- Value(价值)
- Veracity(真实性)
- 云计算(P29)
-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
- 服务类型
-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 提供计算机能力、存储空间
- PaaS(平台即服务)
-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 SaaS(软件即服务)
- 用户提供应用软件(如CRM、办公软件等)
- 互联网+(P97)
- 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 智慧城市(P99)
- 城市形态
- 参考模型
- 功能层
- 物联感知层
- 各类传感器、监控摄像
- 通讯网络层
- 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
- 计算与存储层
- 软件资源、计算资料和存储资源
- 服务与服务支撑层
-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云计算、大数据
- 智慧应用层
- 智慧交通、智慧家政、智慧园区
- 支撑体系
- 安全保障体系
- 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
- 标准规范体系
- 商业智能BI(P77)
- 将数据转化为知识
- 组成(仓处挖恢)
- 数据仓库
- 联机分析处理
- 数据挖掘
- 数据备份和恢复
- 功能(仓E报分)
- 数据仓库
- 数据ETL
- 数据统计输出(报表)
- 分析功能
- 层次(表多挖)
- 多维数据分析
- 数据挖掘
- 必考-电子商务(P71)
- 模式
-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
- 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
-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
- 企业对政府(B2A)
- 电子商务与线下实体店(O2O)
- CRM功能设置(P57)
- 自动化的销售
- 自动化的市场营销
- 自动化的客户服务
- 客户信息(P56)
- 描述性
- 客户的基本信息
- 促销性
- 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历史数据
- 调查的数据、促销活动记录数据
- 交易性
- 客户对企业做出的回馈的数据
- 购买记录数据、投诉数据
-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P54)
- CRM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策略
- 注重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的同时,提高获取利润的能力
- 将业务的中心转移到客户
- 企业信息化原则(P41)
- 效益原则
- “一把手”原则
- 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原则
- 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 以人为本的原则